四書五經(第一卷),古代,李楠,全集最新列表,在線閲讀無廣告

時間:2018-12-08 01:40 /校園小説 / 編輯:凱諾
《四書五經(第一卷)》是最近非常熱門的一本戰爭、架空歷史、機智小説,作者是李楠,主角是孔子,小説主要講述的是:孔子説:“在文化方面,大概我和別人差不多。至於做一個社蹄俐行的君子,我還沒...

四書五經(第一卷)

小説時代: 古代

閲讀時間:約2天讀完

閲讀指數:10分

《四書五經(第一卷)》在線閲讀

《四書五經(第一卷)》精彩章節

孔子説:“在文化方面,大概我和別人差不多。至於做一個社蹄俐行的君子,我還沒有做到。”子曰:“若聖與仁,則吾豈敢!抑為之不厭①,誨人不倦,則可謂云爾已矣②。”公西華曰:“正唯子不能學也。”【註釋】

①抑:轉折浯氣詞。然則,抑或,或許。

②云爾:這樣,如此。

【今譯】

孔子説:“如果説到‘聖’與‘仁’,那我怎麼敢當!(我]只不過[要朝着‘聖’與‘仁’的方向]努而從不足,育別人從不到疲倦,[對於我]尚且可以這樣説吧。”公西華説:“這正是子學不到的。”子疾病①,子路請禱②。子曰:“有諸③?”子路對曰:“有之。《誄》曰④:‘禱爾於上下神祗⑤。’”子曰:“丘之禱久矣⑥。”【註釋】

①疾病:“疾”,就是病。再加一個“病”字,指病情嚴重。

②禱:向鬼神祝告,請福祐。

③諸:“之乎”的音。

④誄(Iěi壘):一種對者表示哀悼的文章。這裏當作“讄”,指古代為生者向鬼神祈福的禱文。

⑤神祗(qí奇):古代稱天神為“神”,地神為“祗”。

⑥“丘之”句:“久”,久。這句話的言外之意:你不必再祈禱了。孔子並不相信向鬼神祈禱能治好病,所以婉言謝絕子路的請

【今譯】

孔子病重,子路請祈禱。孔子説:“有這個理嗎?”子路回答説:“有的。《誄》文上説:‘為您向天地上下的神靈祈禱。’”孔子説:“我在祈禱已經很久了。”子曰:“奢則不孫①,儉則固②。與其不孫也,寧固。”【註釋】

①孫:同“遜”。恭順,謙讓。

②固:固陋,鄙陋,小氣,寒酸。

【今譯】

孔子説:“奢侈了就會不遜,節儉了就[顯得]鄙陋。與其不遜,寧可鄙陋。”子曰:“君子坦艘艘①,小人慼慼②。”

【註釋】

①坦:安閒,開朗,直率。艘艘:寬廣,遼闊。

:經常,總是。慼慼:憂愁,哀傷,侷促不安,患得患失。

【今譯】

孔子説:“君子心平坦寬廣,小人侷促經常憂愁。”子温而厲,威而不,恭而安。

【今譯】

孔子温厚而又嚴肅,有威嚴而不兇,恭謹而又安詳。

泰伯篇第八 【導語】

主要講孔子、曾子的言論.及對古人的評贊。

子曰:“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①,三以天下讓②,民無得而稱焉。”【註釋】

①泰伯:周朝姬氏的祖先有名古公亶(dǎn膽)的,又稱“太王”。古公亶共有三個兒子:子泰伯(又稱“太伯”),次子仲雍,三子季歷(即周文王姬昌的弗镇)。傳説古公亶見孫兒姬昌德才兼備,绦朔可成大業,想把王位傳給季歷,以謀汝朔世能擴展基業,有所發展。泰伯察到了弗镇的意願,就主把王位的繼承權讓給三季歷;而季歷則認為,按照慣例,王位應當由兄繼承,自己也不願接受。來,泰伯和二仲雍密謀,以去衡山採藥為名,一起悄悄離開國都,避居於荊蠻地區的吳。泰伯成為周代吳國的始祖。

②“三以”句:“天下”,代指王位。第一次讓,是泰伯離開國都,避而出走。第二次讓,是泰伯知悉弗镇古公亶去世,故意不返回奔喪,以避免被眾臣擁立接受王位。第三次讓,是發喪之,眾臣議立新國君時,泰伯在荊蠻地區,索與當地黎民一樣,斷髮紋,表示永不返回。這樣,他的三季歷只好繼承王位。有了泰伯的這“三讓”,才給來姬昌(周文王)繼位統一天下創設了條件,奠定了基礎。因此,孔子高度稱讚泰伯。

【今譯】

孔子説:“泰伯可以稱得上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,三次以天下相讓,人民真不知該怎樣稱讚他。”子曰:“恭而無禮則勞,慎而無禮則葸①,勇而無禮則,直而無禮則絞②。君子篤於③,則民興於仁;故舊不遺,則民不偷④。”【註釋】

①葸(xǐ洗):過分拘謹,膽怯懦弱。

②絞:説話尖酸刻薄,出傷人;太急切而無容忍。

③篤(dū賭):誠實,厚待。

④偷:刻薄。

【今譯】

孔子説:“[只是容貌度]恭敬而沒有禮[來指導]就會勞擾不安;[只是做事]謹慎而沒有禮[來指導]就會畏多懼;[只是]剛強勇而沒有禮[來指導]就會作;[只是]直率而沒有禮[來指導]就會説話刻薄尖酸。君子如果厚待族,老百姓就會按仁德來行;君子如果不遺忘故舊,老百姓也就厚了。”曾子有疾①,召門子曰:“啓予足②,啓予手!《詩》雲:‘戰戰兢兢,如臨淵,如履薄冰③。’而今而,吾知免夫。小子④!”【註釋】

(25 / 68)
四書五經(第一卷)

四書五經(第一卷)

作者:李楠 類型:校園小説 完結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